市场化运作一周 集合年金信托计划浮出水面
来源:WWW.TRUSTSZ.COM 时间:2005-09-06
8月2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颁发资格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宣布,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
“虽然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开始启动,但真正进入到操作阶段估计要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整合和整顿
8月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首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确立了首批运营企业年金管理的市场主体。
“拿到资格证书后,做客户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有不少客户都主动来咨询年金业务。”某机构负责企业年金业务的经理表示,目前企业年金市场的各种资源还没有整合起来,除了原有入市资金外,多数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各家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不同,其在合作谈判中地位自然有差异。例如,对于银行来说,其最大优势就是利用广泛的渠道去拓展客户资源,但如果银行只具有账户管理人或托管人资格,与哪些金融机构合作将不得不仔细权衡。
上述那家股份制银行年金业务负责人举例说:“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客户免费做投资计划,在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四类资格中,我们除了担任相应的资格人之外,也会帮助或建议客户选择管理人、受托人等。但我们所推荐的金融机构是不是能给我们带来相应客户资源?两者之间合作是不是需要签订排他协议? ”
“所以大家都在通盘考虑,也都是在试探性接触。”该银行企业年金负责人表示,目前参加企业年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多数小心翼翼。
除了上述原因,原有企业年金业务的整顿和转型也影响着年金市场化的进程,其中上海和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企业年金中心受托管理了80多亿元资金,深圳年金中心受托资金有14亿。对于这两个企业年金中心的处置,当时管理层的思路是:一、将基金退还给企业,专心做其基本养老保险业务;二、脱离与政府的关系,增加注资成为独立企业法人,在企业年金投资运作中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
随后,广东率先行动。2004年8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文件,要求“原企业委托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补充养老保险,转为企业年金基金,暂时由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待时机成熟再办理移交手续”。彼时,上海年金中心尚未做出行动。
现在,企业年金中心运作中的风险暴露得更加充分,其将年金运作部分资金委托银河、大鹏证券进行操作,而这些机构都发生了问题。在8月26日办法资格的会上,刘永富再次强调,未来要实现年金市场化运营的平稳过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逐步退出。原有业务在具备条件时,移交给取得资格的管理机构,以后不再承接新业务。
另外,年金规范运作之前就已经试运作的几家年金机构也面临着将原有业务规范化运作的问题,这些机构有招商银行、中信信托、太平人寿等。诸如太平养老保险公司之前曾接收了沈阳社保企业年金业务的移交工作,其运作流程、投资范围等尚不完全符合《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
年金集合信托计划
对于各类获得年金资格主体而言,虽然拿到资格后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争取客户,但对于不同的机构来说,跑客户的成本有极大的差异。
对于银行,渠道资源成为不可复制的优势,借助总行、分行、支行三级营销体系,银行可以接触最末端的企业客户,同时对企业服务又最为直接、渗透力最强,还能够节省客户服务的成本。
但对于那些只拿到单项资格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养老金公司等来说,由于分支机构少,而且分支机构大多设置在大中型城市里,客户资源的拓展和维护面临着规模太小而不经济的难题。“那些小客户争取吗?有些企业年金只有几十万元的规模,持续维护的成本太大。”一些客户经理指出。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据悉一些受托人开始筹划推出一种集合年金信托产品,通过这种信托计划,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等可以部分弥补渠道不足的缺陷,这也契合刘永富副部长提出的“加强年金市场研发,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投资策略,选择稳定性强、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实现长期稳健运行”的要求。
集合信托计划的原理是:由受托人发起一项企业年金受托计划,受托人在计划中说明怎么缴款、怎么收费、年金信托的投资范围、投资风格等,并在计划中列示年金信托计划的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等,如果企业认同此计划,可以通过购买信托计划的方式进行企业年金委托。
而且,在一个大的集合年金信托计划下,受托人还可以设置几个小信托计划,其模式类似伞形基金,不过与伞形基金不同的是,大伞底下的小伞不仅仅投资范围不同,投资管理人和托管银行也可能不同。
“通过集合信托计划,年金管理机构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那些小企业也可以节省委托成本。”业内专家解释。
由于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刚刚开始,所以这种计划还没有正式推出。同时,“因此项计划属于半公众型产品,推出之前还必须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华宝信托企业年金部经理胡学成表示。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即使信托计划出来,短期之内进入股市的资金量也十分有限。年金投资本来只允许20%投资股市,目前看来真正入市的可能1%都不会到。
(xintuo摘自经济观察报)